安全部
 首页  机构设置  法规制度  安全教育  联系我们  服务指南 
最新动态 ·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典型案例)    02/19       ·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典型案例)    02/19       · 反诈宣传|网络贷款类诈骗    06/09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安全讲堂>>正文
反诈宣传|冒充权力机关类诈骗
2022-06-09 08:37  
[字号: ]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是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方式之一。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金额损失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历史悠久,被害人多,是成功率高的骗术之一!作为骗术之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已融汇多种心理操纵手法。

 

2022年4月,广东深圳刘某某接到自称是深圳市防疫中心的陌生电话,对方称要带其去强制隔离,因刘某某一个电话号码曾在3月16日扫描了长沙市某医院的行程码。刘某某表示自己没有去过长沙,对方又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将帮其将电话转接到“长沙市公安局”。接通“长沙市公安局”电话后,一名自称“陈警官”的男子对刘某某进行询问,并告知刘某某账户涉嫌洗黑钱,让刘某某添加其QQ号码。随后,“陈警官”发给刘某某一个账号让其登录后,提交了银行卡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录制了人脸操作视频。在“陈警官”引导下,刘某某银行账户被分4次转走6万余元。发现银行账户资金被转走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被骗。

 

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为增加可信度,一些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

 

温馨提示: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和APP内填入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卖给骗子的概率。尽量使用大厂商的APP和网站,大厂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内部员工都很难看到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在遭遇诈骗后,应立即报警,保存钓鱼网站、APP、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等。

 

关闭窗口

长春大学安全处  版权所有